15655779111
当前位置:灵璧人才网   -  本地文章  -  魅力灵璧

好消息!灵璧古会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23/4/18 8:17:18 来源:网络平台

近日,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俗类保护名录公布,灵璧县五月二十八古会项目成功入选。

灵璧“五月二十八古会”沿承于过去的城隍庙会,是灵璧民间最大的盛会。过去,此时夏收夏种基本结束,农忙结束的周边群众纷纷前来赶会凑热闹,一来售卖自家出产的农副产品,购置一些家用物什,欣赏一段曲艺民俗,二来祭祀城隍,祈盼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据史料记载,城隍是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起源于周朝的水(隍)庸(城)祭祀,南北朝时期,祭祀城隍神的例规逐渐形成,进入唐代以来,城隍信仰滋盛,宋代时期将城隍祭祀列为国家祀典。明代,朱元璋更是推崇有加,城隍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灵璧的城隍庙会兴起于庙宇建成之时,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都有祭祀城隍的庙会活动。明朝永乐年间,朱棣因“念神(灵璧城隍)之功,加爵为‘灵应侯’,与州城隍等职。”自明成祖朱棣加封灵璧城隍与州府同等级别以来,民间就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在农历五月二十八日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庙会当天,县衙按照规制组织青壮劳力用八抬大轿抬着身着盛装的城隍神像巡城,县内知名绅士护卫于城隍神像四周,同时,敲锣打鼓,以舞龙、舞狮开道,旱船、秧歌殿后。巡城当天,城隍庙前官宦商贾和善男信女云集,县城主要街道人山人海,大户人家摆出香案,在路旁迎接城隍。逐步形成了集祭祀、娱乐、贸易于一体的独特民间习俗,体现了灵璧悠久历史文化,如今,古会已发展成灵璧乃至周边县区集商贸交易、民间信仰、文化旅游、非遗传承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2010年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台记者  刘志

15655779111
  • Q Q: 71129968
  • 微信: 7112996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灵璧人才网 ”版权所有  |  ICP证:皖ICP备09001001号-105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5.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