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疃镇:双孢菇工厂化种植效果良好
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内,双孢菇工厂化种植效果良好。一期24间智能温控棚,14个棚已出菇采摘,日生产鲜菇10吨左右,产品供不应求。
灵璧县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期双孢菇生产智能化温控大棚鸟瞰
工人在智能化温控大棚采摘双孢菇
日前,记者走进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双孢菇种植智能温控大棚看到,工人们正忙着采收新鲜白净的蘑菇。宽敞整齐的菌床上,双孢菇如雨后春笋般竞相从基料中冒出,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
杨疃镇邱庙村工人胡梅说:“现在是出菇旺季,我们早上7点钟就上班,一直上到晚上10点多钟,平均每天能采摘新鲜菇300多斤。”
杨疃镇杨疃村工人陈岩说:“我在这里采蘑菇是新手, 100多元一天,她们熟手将近300元一天。”
智能化温控大棚双孢菇长势喜人
杨曈镇是全县食用菌种植示范镇,全镇16个村实现了食用菌种植全覆盖。全镇现有食用菌种植面积近30万平方米,年产草菇、平菇、双孢菇约5万吨。为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21年,该镇立足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谋划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种植,通过高起点规划设计,启动建设杨幢镇乡村振兴示范区。
工人们在采摘双孢菇
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食用菌种植基地企业运营负责人石亚煜说:“我们引进欧洲荷兰的农业种植技术,是工厂化的种植。与传统农户种植最大的区别就是,农户种植每年只有一个季节可以出双孢菇,我们现代化工厂化种植,它可以每年不分季节,不受天气的影响,每年可以出菇8.5次,每天都出蘑菇。”
工人们在包装分拣双孢菇
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食用菌种植基地镇政府联系人 韩双说:“我们这个大棚采用的是智能温控棚,它是双孢菇种植四代棚,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整个种植过程,全部采用智能计算机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风速、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实时精确控制。相比较传统菇棚,双孢菇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全年可实现8.5轮种植,24间菇房全年可生产双孢菇6400吨,生产质效得到极大提升。”
灵璧县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双孢菇生产二期在建项目鸟瞰
目前,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采用的是智能温控棚工厂化生产。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荷兰三次发酵技术,一期投资8000万,已建成种植总面积2.42万平方米的智能温控菇房和9条一次基料发酵隧道,年可产出双孢菇6400吨,实现创收6400万元左右。二期计划投资2.06亿元,正在建设33条二、三次基料发酵隧道、24间智能菇房及包装车间。整个示范区建成后,预计年产新鲜双孢菇2万吨,可实现年销售2亿元。同时,示范区常年吸纳当地300名群众就业,生产的双孢菇种植基料 ,在满足自用的前提下,又可带动周边群众发展20万平方米的个体化食用菌种植。
杨疃镇党委政府在规划全镇食用菌产业发展
灵璧县杨疃镇党委书记孙建说:“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以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双孢菇工厂化种植,着力打造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模式,变废为宝,最大化地发挥示范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记者: 刘志
编辑:汤素兰
复审: 王辉
终审: 殷如冰
- 2024年下半年灵璧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
- 172号卡分销系统注册使用教程
- 喜报!灵璧法院司法警察大队获得全市人民法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 宿州市人社局来我县开展居民服务 “一卡通”工作专项督查
- @所有车主,警惕“拉车门”盗窃!
- 灵璧人找工作投简历进【灵璧求职群】,一对一推荐更便捷!
- 朝阳镇:暖民心行动解民忧
- 灵璧县城管局扎实开展“走防促惠”工作
- 2023年网络安全和辟谣作品征集活动开始啦!
-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乡村振兴团”走进程庙村
- 朝阳镇: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
- 人社局开展2023年安全生产月暨工伤预防宣传活动
- 灵璧人才网招合伙人,开通就送3元底金!
- 灵璧鸬鹚捕鱼节带你感受民俗文化盛宴
- 灵璧县举办“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团日活动
- 关注灵璧人才网微信公众号
- 灵璧县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
- 2022年度全县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座谈会召开
- 县人大视察全县老年助餐服务工作
- 上海临港科创中心来灵考察座谈会召开